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高考改革后历史课的地位改变了吗

2025-05-28 08:39:40 | 0533升学网

今天0533升学网小编整理了高考改革后历史课的地位改变了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改革后历史课的地位改变了吗

高考的历史演变

普通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77年10月21日,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1981年,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普通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报名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4年,普通高考进行制度改革,推出“3+2”考试制度,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语数外,文科加考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政治。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使用统一命题的全国统考卷,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也可报考普通高校。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周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但同时高校毕业生缺乏职业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教育部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
2016年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仍为分省命题。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上透露,2019年高考报名者达到上千万。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2019年6月7日—9日举行,报名人数为1031万人。

高考改革后历史课的地位改变了吗

高考改革后历史课的地位改变了吗

2015高考改革针对2017年高考的学生实行不分文理科,高考总分=语数外+任选三门总分,其中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

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这其中包括史地政物化生6门,每门“学完即考”、“一门一清”,不再组织单独的高考。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自选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从一定程度上说,文理不再分科有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学生任意选择三科作为考试科目计入高考总分,这也就是说和文理分科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不再有那么明显的区分。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的历史高考趋势,有过大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小,除非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之内历史教材做大范围修改,考试命题才能在教材修改的基础之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以,在今后的历史考试的趋势中,以教材为知识背景的试题会多,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或难或易的试题多,难度适中的试题少。

历史基础知识是实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仍将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

沈阳华英高考复读学校网站有高考最新资讯,以及高考复习技巧等,你可以去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得以前高考不是都是满分900分么? 什么时候改成了750分?

0533升学网(https://www.0533.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记得以前高考不是都是满分900分么? 什么时候改成了750分?的相关内容。

为2014年开始实施。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扩展资料: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规定: 0533升学网

1、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2、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

参考资料来源: 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以上就是高考改革后历史课的地位改变了吗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0533升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0533升学网:www.0533.net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高考改革 高考
与“高考改革后历史课的地位改变了吗”相关推荐
2025高考政史地改革 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2025高考政史地改革 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2025高考新政策 2025高考新政策如下: 2025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实行“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据介绍,“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

2025-02-11 02:45:38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高考的历史演变)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高考的历史演变)

高考改革到底是从哪一年哪一届开始 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发布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8省市均将试行“3+1+2”高考新模式,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

2025-05-21 08:01:28
新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和录取有变化吗?
新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和录取有变化吗?

新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和录取有变化吗? 新高考改革后填报志愿会有一些影响。 以往是按照文理分科,分数够了你就可以报,说白了你就只有两种选择。 但是新高考后,你必须提前做出想去哪个学校的计划,否则万一你先选科,但是你选的大学的该专业不符合你的选科。 举个例子,比如你选择的是历史地理和生物,但是你要报考xx大学的计算机系,物理是必须要选择的,那么你如果没选,你即便是过了分数线也是无法报考该专业

2024-06-28 08:14:03
上海高考改革后所有的课目都要合格吗?
上海高考改革后所有的课目都要合格吗?

上海高考改革后所有的课目都要合格吗? 按市教委文件规定,应届高三学生须取得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技7门科目合格性考试的全部合格成绩,才能按要求报名参加春季高考。未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应届高三学生可参加春季高考预报名和考试,若被春季高考试点院校预录取,还须在2017年4月的相应科目合格性考试中补齐合格成绩,才能最终被高校录取;如仍未能取得合格成绩,则取消春考预录取资格,满

2025-03-08 22:37:07
成人高考改革了吗?
成人高考改革了吗?

北京自考报名地点在哪? 自考报名也可以去当地自考办去报,但是证件一定要带齐了,否则可能要白跑一趟了,最好是在规定的时间去,避开午休时间。那北京自考报名地点在哪? 自考有两种报考方式,分别是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北京现在自考报名可以去北京自考办报名,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 北京自考网上报考流程: 北京自考新生登录北京自考首页,进入“网上业务办理”→“新生注册”,填写个人基本信

2025-01-05 10:12:23
上海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吗?
上海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吗?

上海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吗? 上海的高考模式变革始于2017年。在此之前,实行的是“3+1”模式,即高考总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科目(各150分)和一门选考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中的一门,同样150分)组成,满分600分。然而,从2017年起,上海高考模式改为“3+3”,即三门基础科目保持不变,但另外三门选考科目(每科70分)的选择更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

2025-02-07 23:55:45
高考改革是怎么改革的
高考改革是怎么改革的

高考改革是怎么改革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

2024-12-27 16:41:16
新高考赋分制是直接加分吗?高考改革后物理和历史实行赋分吗?
新高考赋分制是直接加分吗?高考改革后物理和历史实行赋分吗?

新高考赋分制是直接加分吗?高考改革后物理和历史实行赋分吗? 新高考改革正在逐步推行,我们日常要关心的除了学习成绩、学习方法,还要留意新高考改革后的选科和赋分制度。新高考赋分制的实行,让原本的高考分数计算方法有了极大的变化。许多同学面对这些变化,都有这样一些困惑:新高考赋分制是直接加分吗?赋分制如果并列怎么办?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解答一下这些问题。 一、新高考赋分制是直接加分吗? 新高

2024-10-18 01:00:48